孩子年龄小,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进步还不成熟,常会说错话、做错事,这是难免的,在成人的帮忙下能认识错误,改了就好。可是有的孩子做了错事不愿认错,倔强、执拗,确实让人生气。
1、孩子做错了事,自己不知是错的
如三四岁的孩子,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,将袜底穿到脚面上,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;再大一点的孩子,尤其是男生,顽皮、好打闹,有时会把衣服弄破,或是为了探个原因,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一塌糊涂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征导致的,他全然不知错。对这种错误,父母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,更别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。如:你真笨,你真是没用等等。而应该在怎么样做上给予具体指导,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,激起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,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,掌握分辨对与错。
2、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
有些孩子个性强,倔强、执拗、任性、自以为是,做错了事不愿承认,怕认错后丢面子。有些孩子则从来没认错的习惯,这与父母的教育有关系,如孩子摔倒了,父母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,反而怨地不好;孩子子之间发生纠纷,父母总是是袒护我们的孩子,说其他人的不是;家庭成员之间教育办法的不同等等,都是致使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是什么原因。对如此的孩子,父母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,而应把重点放在怎么样帮助承认错误上,第一,父母需要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,是哪个的错就是哪个的错,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,不要怨天、怨地,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。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,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:做错了事没关系只须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想改正,就是好孩子。同时严肃地指出:做了错事又不愿承认是错上加错!父母不喜欢如此的孩子。待孩子表示认错后,一定他的进步,再帮助孩子剖析错在什么地方,其紧急程度、不好的后果等,教孩子应该如何做,让他从中同意教训,为以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。
3、孩子做错事,怕受惩罚,不敢认错
有些父母教育办法简单、暴力,不是呵斥就是打骂,常使孩子惊恐万状,无所适从。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爸爸妈妈的惩罚,只好使撒谎来掩饰我们的过错。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好的行为,父母需要改变不好的的教育办法,坚持正面教育。
父母制的作风要不能,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益于孩子好品质的形成。孩子虽小,但也有他独立愿望,有自尊心,孩子做了错事,父母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办法。父母要持冷静的态度,剖析孩子做错事是什么原因,本着重动机、轻后果的原则,原谅孩子因生理、心理原因及缺少经验导致的过失。孩子毕竟是孩子,但对其行为、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,绝不姑息迁就,以便帮助孩子是非分明,增强道德判断能力,少犯了错误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