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考试已经结束
对于考生和父母来讲,
最关心的就是志愿填报,
但对一二三本及专科的差别又知多少呢?
跟着记者一块儿看看!
不同
在本科一批招生的大学,主如果教育部直属、其他部属及部分省属重点大学。
在本科二批招生的大学,多为省属大学或非985、非211大学。和本科一批招生院校相比,两类院校的进步侧重不同:前者重视理论研究,后者更重视理论的实践应用。除此之外,在师资、硬件等方面也有肯定差距。
其实,985/211高校与“普通本科院校”同属本科学历层次的教育,本质上没什么不同,学制都为4-5年,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也不会标明“几本”,都将获得国家和社会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。而专科的毕业证书会注明“专科”字样,且没学位证书。
真相
1、“过来人”没经验,都是教训!
一二三本及专科的差距可能只有到了找工作时才能真的体现出来,虽然教育部一再强调“严禁在招聘中出现‘985’、‘211’等院校歧视字眼”,但状况依然没太大改变。
去年一篇名为“对不起,大家公司不要二三本大学的学生”的文章火了,文章大概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二本生在找工作时的历程!
有人推荐说某大型企业HR在某所工业大学校校招时涉嫌歧视学生,称管培生只须985/211。
由于没事先说明,该工业大学是二本院校,导致部分投递该企业的学生计划落空,虽然事后该企业做了道歉,但还是引起海量师生不满。
“一二三本,甚至专科毕业后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呢?大伙为何这么追捧985,211呢?听听“过来人”如何说!
网友:迅速奔跑的蜗牛 —— 我连得到机会的机会都没!
我是普通三本的,马上毕业,校园招聘的企业少得可怜,几乎连一个像样的都没。所以我的同学基本上都跑去名校参加招聘会。
名校招聘会基本上都是五百强和知名企业。一般实习薪资在3500-5000,二本三本以中型企业为主,还有少量和学校有长期合作的企业,实习薪资2000-3000。
大家去其他211名校听宣讲会投简历,不少企业简历都不收。我到今天都记得一家招聘单位的HR用怀疑的见地看着我的样子!
所以学校的好坏真的非常重要,人家分数比你高,能力也非常强,招聘单位有什么理由选择你?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那样多,名校学生都用不完,你哪还有机会?
网友:@林途里 —— 周围的人和大学环境影响你的一生!
1.教学资源
好的高校,无论是教研实力还是校园环境,最直观的表现可以查看各学校介绍里拥有多少两院院士、长江学者、国家千人计划等等,还有博硕士点的数目与图书馆的藏书量。
2.平台不同,眼界差异
学校越好,举办顶级学术活动越多,学校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越多,提供深造的机会同样也越多。
3.学习环境
能考进越好学校的等于高考考试分数越高,这说明要不就是IQ相对较高,要不就更勤奋和自主学习力越强,总的来讲综合能力更强。
你大学四年周围的人与学习环境会对你的影响非常大。
可能不少人说大学里逃课打游戏颓废每间学校都会有,但可以一定的是学校越好这部分人的比率越小。
4.结识的人脉也不同
对你将来的帮忙也不同,这点在你以后踏入社会可能领会更深,更好的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常见平台更高,所以可以获得的校友资源也更多。
5.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不同
到你毕业出来找工作你会发现,不少企业就是认定非985、211的不要。
举个栗子:企业招聘一个人,有十位毕业生面试,五位985、211和五位双非,在第一轮大多数HR想都不会多想,直接就筛掉后五位了。
虽然都说目前每人平等,但记住:平等不是完全对等,其实这个社会比较容易潜移默化地给人划分阶层的,或以权力,或以资金,或以学历……
网友@小新与小心 —— 找工作太难了,感觉自己就是个loser!
我在一所公办二本工科院校,学的是最苦逼的专业土木工程。已经来西安找了20来天的工作了,每天跑各大高校的宣讲招聘会。投了有无数份简历,但人家一看学校名字(后面两个字是学院)就把简历扔一边或者让大家去别的公司看看。
也有五次进入第二轮面试,但即便进第二轮,大家的简历也是被压在最下面,大家是备选的!我也没舍弃,每次也都等到最后,期望能有个面试的机会。结果有三次到最后给大家说招满了或者是直接给把简历退回来,两次说再看看让回去等消息。(ps:简历上该写的都写了,工作历程,证书荣誉也都有,成绩也可以。)
这五次面试,我也非常感激,毕竟没第一眼就淘汰大家给了大家进一步的机会。多么期望其他的一些更多的公司不要唯学校论,由于没听过、由于是学院、由于是二本,就淘汰掉大家。今早又八点过去投简历了,然后等了一早上,最后把简历又退回来。
以前自己各种不服,相信自己坚持,天天多投多跑多缠最后总会有人要的,但整整20天了,仍然毫无结果,倍受打击,非常心累难受,目前感觉自己就是个loser,茫茫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。
所以说,学历还是非常重要的,期望同学们能抓住机会,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平台。高考考试加油!
网友:@魔都 —— 学历是块敲门砖,二三本毕业后要更吃苦!
本人三本普通院校,毕业已经6年多了。身边不少都是985、211的高中同学(鄙人高中还很好,只有鄙人高考考试不怎么样…尴尬)
说一下我的感觉吧,整体来讲好学校毕业的基础知识起点还是常见高的,无论公司性质,还是收入。
基本上我比较认可的是,学历是一个敲门砖,在毕业前后,学历的重要程度特别高。但基本上三年之后,学历只不过非常辅助的功能了,学习能力、能力、责任心、为人处事这类点成为工作能否迅速上升的重点。
其实学历归根究底折射出的问题,不止是学历本身,而是不少三本的学生自律能力、学习能力、持久力、领悟力常见比一本的学生要差(当然也不绝对,但应该涵盖大多数)。
所以用人单位在录取时,必然会考虑这类背后的原因。三本的学生要得到更好的待遇、职位和公司,在前三五年的学习、累积和吃苦是很必要的,当然要用巧劲。
2、专科和本科学历,工作中差别巨大
看完985、211与普通二三本大学的差别,那样,对于不少不能不选择专科的考生,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对以后进步又有什么影响呢?是否即便选择专科,也得努力专升本呢?
就业
1.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都需要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,专科没面试或考试资格;
2.如很多学校招后勤管理职员及实验员都需要本科,一些中小学招聘老师都需要本科以上,专科以上学校招教师都需要硕士或博士,本科生都基本没机会;
3.公务员,大多也只不过部分艰苦工作职位允许专科生考试报名,而且工作地址基本在基层。因为学历缘由,会丧失很多理想的工作机会。
考研
有了本科学历,不需学位证,就能直接考试报名全国统招研究生,而专科生只能在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历考试报名研究生,或专科毕业满5年考试报名统招研究生;
尽管国家规定允许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历考试报名研究生,但很多大学事实上却不愿招收专科生,会在很多方面设障碍,需要发表论文,加试专业课,英语达到什么水平等;
另外,在职获得硕士学位还要有学士学位,若是专科,以后若想在职获得硕士学位,机会相对极少。
考证
很多国家职业资格证都需要本科以上学历,如司法考试报考条件需要需要是本科以上学历,国家承认均可,不分专业。很多律师本科都不是学习法律的,学中文的、经济的、化工的,什么专业都有。
假如只不过专科,无论是什么专业,也不管毕业于什么学校,也不管个人有哪些背景关系,就基本做不了律师、法官和检察官了。
留学
目前很多国家都承认国内的本科学历。有了本科学历,就能在海外直接报读更高中一年级级学历了,无需在海外再费时,如此会省很多成本。
不过,国内的自学考试在几种专升本渠道中相对困难程度高,在国际上的认同度特别高,世界上二十几个主要发达国家都承认国内的自学考试。
薪资定级
现在,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根据学历定薪资,本科薪资比专科薪资高中一年级档次,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薪资;而且本科以上的奖金和提高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。
当然,大多数企业并不以学历定岗,而是从职员创造的效益出发。
职场角逐
很多单位(特别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)提拔干部、竞选领导基本条件都是本科以上学历,即便自己完全可以胜任,却没竞选资格,机会摆在面前却抓不住,专科以下即便找到工作,在未来的工作中晋升中也面临很多困难。
职称评定
现在各类职称评定几乎都与学历挂钩,在评定高级职称时专科以下基本上没机会,而目前很多的单位的主管领导几乎都是由高级职称的人担任的,没高级职称会与很多当主管领导的机会失之交臂,而没本科,又会失去了评高级职称的机会。
3、现实就是这么欺负人
到目前都依旧记得胡歌主演的电视剧《猎场》中,主人公郑秋冬季节冒充覃飞找工作的时候的场景,他就顶着这个身份去面试,基本拿到了各大企业的Offer,过程可以用“不费吹灰之力”来形容。
其中有两个场景,特别耐人寻味。
第一个面试官,他的外甥,恰巧是秋冬季节名义上的“师弟”。
第二个面试官,她居然是秋冬季节的“师姐”。
面试细节没过多呈现,甚至在第二次面试时,秋冬季节仅凭“简单介绍母校”,就打动了面试官。
不少人感觉这里太草率了,电视剧才敢这么演吧?
这是真实存在的。和大家购物时候会更倾向名牌商品一样,企业在招聘时候,品牌效应同样适用。
由于,任何的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,都需要考虑效率和本钱问题。而当有了名校的信用背书,企业在选择人才时,仅需考核他的职业素养,用人效率会大幅提高,也能从更短的时间内看出求职者的能力。
这也是为何在多个候选人中,面试官会更倾向我们的校友,或是某些名校出来的学生。
大家习惯于先看见你的收获,再推断你的能力;而不是依据你的能力,估出你的收获。
无形中,“北大才子”的身份,从刚开始就打消了不少企业对秋冬季节的疑虑,成为了当时最好的掩饰。
2015年,知乎上的一个问题“名校光环在给你在找工作的时候,带来过什么便捷?”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议论,最高点赞答案提到的一样:
“大约,其他人需要更多的努力,才能证明自己。但有时候,可能没这个机会。
所以,你不曾知道或屡见不鲜的便利,其实有时已经是其他人没办法逾越的鸿沟。”
没这张北大文凭,秋冬季节的能力是不值钱的。
对啊,条件优越的人这么多,人家凭什么重用你?
4、高校鄙视链
在网上流传着如此一张“高校鄙视链”。
而清北> 985>211>一本> 二本>三本>专科的隐形“鄙视链”也一直存在。
不少人说,靠,考不上又不可以怪我,当时年少不懂事,或是教育条件不好,这更不是我的错啊。
成因没办法追究,但最后为此埋单的,却还是大家自己。
安徽卫视曾有一档节目,叫《学霸是如何炼成的》。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生小何参加了150多场招聘会,共计投递近15000份简历,却全都没收到回复。
他在节目里对话某大型企业HR,HR爽快地给出了答案:
由于收到的简历多、时间紧,所以大企业筛选简历的时候,会把985学生的简历和非985学生的简历分开放,招聘会结束后,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。
非985学生的简历,总是会被直接扫进垃圾桶,HR还表示,不止是她,常见大型企业都存在这样的情况。
这意味着,假如只不过普通院校毕业生,写着毕业院校的那一栏,将成为阻隔他和出色企业的高墙。
这期节目播出后,有人说,这就是明显的歧视嘛。
可他们不了解的是,除去把简历扔到垃圾桶,还有更残酷的——
在节目《演说家》里,考研名师张雪峰就反驳“学历无用”时,他拿了500强企业招聘为例,
在中国几乎所有些500强企业,都对你说学历无关紧要,但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。
他之所以觉得考研可以改变命,站的角度是不少二三本学校,根本没像样的企业去招聘。他说的是事实,985/211和二三本大学的校招现场,天差地别。
说好的公平呢?在二本大学努力了四年,最后收成了无数个“不好意思”。那种心酸和无助,不少人不懂,但还有不少人懂。
王健林还说过“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”,可你忽视了,这句话是说给有能力读清华北大的人听的。
你可能没知道,在职场上,学历鄙视链远比大家想象中要残忍百倍。
5、高学历诱惑,不仅在于分数
每一个人都携带学习的名义聚在一块,却抱着各种真的的社交需要。
采铜老师在《精进》里提出了一个看法:
大家选择一所学校,真的选的是环境,是阶层。
“一个青年,进入一所不那样出色的高校,对我们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减少以适应这个环境,降低自己与环境的冲突,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生活或许是致命的。”
可能出色没办法更出色,但平庸一定会容易变得愈加平庸。
正因这样,在职场这个大江湖里,企业以学历筛选职员,除去便捷对能力的评鉴,更看中隐藏在这个人背后的朋友圈资源——
我的一个HR朋友和我说:假如选择毕业自人大的面试者,还或许会撬动同是人大校友的刘强东,其他重点学府亦如是;假如选择普通学校毕业的面试者,其中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,甚至丢失。